Introducing and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
持續引進和研發新技術、新產品!
工程質量檢測并非簡單的“看一看”、“敲一敲”,而是一門依賴精密科學技術的專業。今天,我們來深入解讀幾種核心的檢測技術,看它們如何揭示工程質量的真相。
1. 無損檢測技術(NDT):建筑的“CT掃描”
無損檢測能在不破壞構件的前提下,檢測其內部缺陷和性能,是當前的主流技術。
回彈法/超聲回彈綜合法:?通過回彈值或聲速值與混凝土強度的相關性,推算其抗壓強度。如同通過敲擊判斷西瓜的成熟度。
雷達法/紅外成像:?用于探測混凝土內部鋼筋的分布、保護層厚度以及空洞、滲漏等隱蔽缺陷,讓內部結構“一目了然”。
超聲波探傷(UT)、射線探傷(RT):?主要用于鋼結構焊縫檢測,能精準發現焊縫內部的氣孔、夾渣、未熔合等微小缺陷,是保障鋼結構安全的關鍵。
2. 靜載與動載試驗:結構的“壓力測試”
這是檢驗結構極限承載能力和工作性能的最直接方法。
靜載試驗:?通過在結構上逐步施加荷載,測量其變形、撓度、裂縫等響應,從而判斷其在設計荷載下的實際表現。常見于樁基檢測和大型橋梁成橋檢測。
動載試驗(如高應變法):?通過重錘沖擊樁頭,測量應力波在樁身的傳播情況,從而分析樁的完整性和承載力。效率高,適用于大量抽檢。
3. 實驗室精密分析:材料的“成分解密”
將現場取回的樣品送至實驗室,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進行精確分析。
萬能試驗機:?測定鋼筋、混凝土試塊等材料的抗拉、抗壓、抗彎等力學性能,得出精確的屈服強度、極限強度等數據。
色譜/質譜分析:?用于室內環境檢測,精確分析空氣中甲醛、苯、TVOC等有害物質的種類和濃度,精度可達百萬分比(ppm)甚至十億分比(ppb)級別。
這些技術共同構成了工程質量檢測的科學體系,將主觀判斷變為客觀數據,讓每一個質量結論都有據可依。